文艺絮语集
风沙雁:文艺絮语集。
目录
艺术不能脱离大自然 1华文文艺工作者应该大团结 3
为有源头活水来 5
笛子宜在原野吹 7
文化遗产是一撮泥巴 9
日本文化•中国书画•新华文学 11
新华文学前途何在? 13
太痴则惑 不痴无成 15
“江山也要文人捧” 17
应可从文学作品吸取儒家思想 19
我国华文文艺有前途吗? 21 创作总根于爱 23 打破框框与思路不清 25 不是为了永恒为了记忆 27 专栏作者的苦恼 29 文史学家为何困惑 31 精通外文与体验生活 33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5 文学体裁与生活经验 37 我国华文文学的生命泉源 39 华文文艺应该脱离报章吗? 41 华文报章与文艺应相依为命 43 爱美使社会进步 45 为下一代制造不寂寞 47 小国也有人才 48 诗才与商才 50 雅士的可恶 51 品格与作品 52 阅历和人生观 53 打骂自己人 54 唱 高 调 55 文化无国界之分 56 炒粿条和写文章 58 文艺拉车手 59 巧妙的构思 60 高级迷信 62 开拓生活深度 63 发展话剧的障碍 64 死后被捧为天才? 65 序何晓《玲玲的星期天》 66 序《散文一年——散文集》 68 抄 捷 径 70 闭关的祸害 71 道德观念 72 文化人与商人 73 精神失落与悲哀 74 讽刺博士论文的恶劣态度 75 编辑与文风 76 要保持文体的特色 77 都市生活 78 农村文化与价值观 79 文艺前途不太暗淡 81 庸俗的经验论者 83 文人的良知 84 政客与商人的壮志 85 把艺术普及民间 86 书 店 87 读书风气 88 艺术的慰藉作用 89 家法的可怕 90 游记难写 91 在明朗中显露诗意 92 见成君著《河的独白》 一些澄清——答潘亚暾先生 95 序《尤琴小说散文选》 102 文艺应与国家命运挂钩 104 华文文艺前景光明 106 迎接文艺春天的到来 108 艺术气氛 110 人生任务 111 独具慧眼 113 非 缘 分 114 劝 世 文 115 写作的快乐 116 个 人 化 117 真 诚 118 立足点 119 世界华文书展 120 文穷而后王 122 艺术的副作用 123 素 描 124 感情的海洋 125 秦牧的散文 126 阿达的风格 127 文艺团体与宗乡会馆继续合作 128 胸 襟 130 语文与文化传统 131 解剖刀 133 平凡年代 134 变 化 135 结 集 136 序《六月》 137 我们需要文体发展史书 139 文学 142 巴金的唏嘘 143 生活意趣 145 读 书 146 会馆应可出版文学杂志 147 艺术气氛不够普及 149 经济不景气时期不可忽略文化艺术 151 我国艺术工作者缺乏认同感 153 培养欣赏艺术的群众 155 我国华文文坛当前面对的问题 157 探讨华文文学的发展途径 159 执 着 161 文坛并不太沉寂 163 思想的偏差 165 发扬传统文化是会馆新生的要素 166 体会生活 168 贻笑大方 169 有韵味的文章 170 历史自己写 171 情 怯 172 与外国作家比较 173 突破不易为 174 感 悟 力 175 突破苍凉体味生活 176 自 然 美 178 要交流也要认清方向 179 灵魂有污点 181 文坛的不健康现象 183 提高演出水平也很重要 185 陶醉在框框中 186 息交绝游 187 把他们动员起来 189 殉 艺 191 多读几年书 192 奇特的鲜花 194 文艺评论 196 征服‘自然’ 197 风格比内容重要 198 可开拓的美土 200 自我形象 202 味之素下得太多了 203 创新途径 205 《淡淡的情愫》读后感 207 见成君著《淡淡的情愫》 序何晓《市廛集》 210 不是怀旧 212 为题材融入感情色彩 214 别太强调散文的实用功能 216 慎防乡愿作风流传开来 218 后记 220

阅读 PDF 格式
下载书籍 (22.72 MB)
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
请稍等,载入中……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