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剧运
沈国明:《十年剧运》,文学研究,心向太阳剧坊。
目录
前言序
翁诗杰 / 04
陈凯希 / 05
陈祈福 / 06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3
一、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西亚社会其他族商的差异 / 14
二、政府支持的剧社与其它剧社的差异 / 16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23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28
第二章 个案介绍:“心向太阳剧坊”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 群体传播:2000-2003年 / 35
第二节 群体意识:2004-2005年 / 39
第三节 组织传播:2006-2009年 / 42
第三章 华人民间剧社社会传播渠道分析
第一节 一个中心:舞台 / 48
第二节 两个支撑:《戏纪元》与戏剧后巷 / 52
一、出版《戏纪元》/ 52
二、打造“戏剧后巷 / 55
第三节 三种创新:戏剧传播系,讲座会与展会,中小学戏别观摩赛 / 58
一、开办“戏剧传播系”/ 58
二、 讲座会与展会 / 59
三、中小学戏剧观摩赛 / 64
第四节“使用与满足”的传播理论 / 66
第四章 华人民间剧社的情感传播功能
第一节 何谓情感传播 / 72
一、情感传播的特色 / 73
二、戏剧演出与情感传播 / 73
第二节 以身体有缺路的人士为主题的戏剧 / 76
一、《心向太阳》舞台剧的情感传播 / 77
二、《心向太阳》精神的延续 / 79
第三节 以爱滋病宣导为主题的戏剧 / 82
一、《爱之路》舞台剧的情感传播 / 83
二、爱滋教育宣导洁动的开始/ 85
三、情感传播效果 / 90
第四节 以戏剧理论看情感的传播 / 95
一、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看情感传播 / 95
二、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看情感传播 / 97
三、斯氏表演体系和布氏的“间离效果”在民间剧社的结合 / 99
第五章 华人民间剧社的教育传播功能
第一节 何谓教育传播 / 106
第二节 以儿童教育为对象的戏剧 / 108
第三节 儿童戏剧教学中的沿革与发展 / 110
一、扮演游戏 / 110
二、创作性游戏 / 110
三、儿童剧场 / 111
第四节 从传播的“培养理论”看儿童剧场的功能 / 117
结语
第一节“心向太阳剧坊”:一个社区剧场的形成及其特征 / 123
一、社区剧场的形成 / 124
二、社区剧场的构成要素 / 125
三、社区剧场的外在与内在特征 / 127
四、剧社“议程设置”功能与剧场体制建构 / 132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137
參考文献
附录
广告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