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火6

创刊的宗旨是为了维护马华文学的纯洁性和独特性,并将之发扬光大。强调马华文学必须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反映现实,并且具有我国本土性的特征。同时,也呼吁作家重视艺术技巧,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力求写出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很好的感人作品。除了创作之外,也重视评论和研究,以及马来文学作品的译介等等。

目录

 

方修专辑
• 学习方修、研究方修 /4
• 《评论五试》后记 /方修 6
• 他,是治学者的典范——印象中的方修先生 /爱薇 11
• 方修编选“马华文学六十年集”及其他 /杰伦 17
• 学习方修 /贺巾 21
• 小楼成一统 笔下有雷声——方修先生简介 /23
• 八个文团襄盛举 四海学人似云来——“方修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 /24


微型/短篇小说
• 阿萍 /丁云 26


散文/杂文/游记
• 莲莉这个女孩 /38
• 石头记 /许心伦 40
• 作家何许切断母奶 /新加坡•风沙雁 43
• 不读史料 无权论断 /新加坡•风沙雁 44
• 筑堤抗洪保校园 /余振之 45


诗歌
• 回赠贾曼 /吴岸 46
• 天方夜谭 /方昂 46
• 摆渡(外一首) /田宁 47
• 泰山行(两首) /田舟 48
• 王涛诗四首 49
• 大连、旅顺、青岛行(四首) /莫顺生 50
• 洋灰 /秋山 50
• 地狱之门 /新加坡•韩弓 51
• 悼李如何 /新加坡•韩弓 51
• 把美丽的日子晾干(外一首) /中国广东•骆霞 52
• 缘 /唐珉 53


评论
• 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季刊 /新加坡•网雷 54
• 巍萌小说的乡土情结 /田农 56
• 诗与歌的融合——读吴岸诗《我们不再孤独》 /中国•孙桂春 59


作家创作自述
• 我的出身与文学道路 /驼铃 60
• 我怎样写《烽火马来亚》?——兼答几个问题 /林佚 66


小荷才露
巴生中华独中2001年度“李自健画展回响”文艺创作赛优胜作品特辑
• 寂静的山坳(李自健油画之一) /梁若梅(高二理) 68
• 我的母亲 /洪燕芳(初三红) 69
• 母“女” /郑金德(初三红) 70
• 母女篇 /符诗恩(初二红) 71
• 人性与爱 /周嘉乐(初一红8)72

• 网和笼 /巴生兴华中学•庄兴亮 73
• 老爸的三轮车 /吉隆坡中华独中•刘秋月 75
• 难道我做错了吗? /巴生兴华中学初二和•郭雅兰 76
• 五月情怀 /吡叻太平华联国中•蔡丽芬 77
• 漂泊的湖 /槟城•桦尔 78

稿约 37
编辑后记 80

编辑后记 /编者


第六期设有两个专辑:
1. “方修专辑”
本期这个专辑,可说是上期的专辑的延续。为配合“方修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我们特约伍知述、爱薇、杰伦三位文友撰写专题文章。这个专辑,内含方修近期刊布的作品、贺巾的《学习方修》、本刊主编撰写的报道文字,以及两版画页。
2. 巴生中华独中2001年度“李自健画展回响”文艺创作赛优胜作品特辑。这个特辑收入“小荷才露”专页。这是该校校内举办文艺创作赛优胜作品,由该校老师交给我们发表,理应向他表示谢意。今后其他学校(不论独中或国中)如有举办类似上述的文艺创作比赛,我们也欢迎他们把优胜作品惠寄。
除了上述之外,尚有庄兴亮、刘秋月、蔡丽芬、郭雅兰、桦尔等同学的习作,虽然所写的事物,都是平平常常,但却有他们各自的视角,值得向同学们推荐。
丁云的短篇小说《阿萍》,描述一位从渔港来到大城市谋生的遭遇,其过程犹如一出剧情紧张的电视剧。布局巧妙、情节紧凑、写法别致,可说是这篇小说的优点。
散文/杂文/游记方面,本期有许心伦、风沙雁、余振之诸家。风沙雁的文艺短论,是针砭文界某些怪现象;余振之的短章,为我们叙写一曲华教奋战的颂歌。
诗歌方面,有吴岸、田宁、田舟、莫顺生、秋山、韩弓、唐珉等诗人的诗篇。值得一提的是:方昂写的政治讽刺诗,骆霞是中国广东大专院校学生,她的诗曾经获奖。
本期评论共有三篇。巧得很,作者来自不同国度:田农是东马知名的作家,网雷是新加坡作家,孙桂春是中国北京的学者。
作家创作自述一栏,我们发表驼铃和林佚两位的论述。喜欢写作的年轻朋友应该细读。

书评

读后感

cover
9771511605008-6
不详
2001年9月30日
简体中文
84
请稍等,载入中……